今日更新消息 衝破動力電池高價束縛 曾慶洪放話:廣汽自己造電池
本報記者 黃琳 趙毅 深圳報道
7月下旬,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四川省宜賓市舉辦,動力電池企業、車企等眾多行業相關高層和專家人士出席大會,對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重構動力電池產業鏈等展開討論。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現場直言:“目前動力電池成本占到汽車總成本的40%~60%,我現在不是給寧德時代打工嗎?”並透露“甚至在考慮購買鋰礦” 。隨後,有市場消息稱,廣汽埃安正在籌建動力電池公司及動力電池量產生產線。
與此同時,廣汽埃安聯合投資的廣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已於日前正式注冊成立。這意味著,廣汽埃安能源產業布局邁出新的實質性一步。據介紹,廣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將圍繞充換電網絡建設及運營、技術研發、電池運營管理等開展業務,預計未來將投資49.6億元。
拒為動力電池企業打工
當業內陷入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困境中,動力電池企業和車企均開始伸手觸及上遊產業鏈。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曾慶洪談及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時提出,動力電池產業鏈目前存在上遊價格高企、動力電池回收技術和體係建設不到位等問題。
同時,在曾慶洪發表的《打造綠色新動力 共創低碳新未來》演講中,其指出,在電池發展過程中,由於上遊原材料價格持續高漲,導致電池企業後向一體化加劇。電池企業將成本壓力傳導給主機廠,主機廠也被迫後向一體化“造電池”和布局電池原材料。
曾慶洪表示:“動力電池成本占比整車約40%~60%,在新能源汽車需求端飛速增長的情況下,動力電池原材料一路暴漲,比如今年碳酸鋰價格一度飆升至51.5萬元/噸,一年多的時間漲幅超10倍,價格壓力直接傳導至整車廠,新能源汽車出現漲價潮。”基於此,曾慶洪建議國家層麵加強電池行業監督引導和統籌協調,改善供需失衡,協調價格回調到合理區間。
除了提出建議,為了擺脫被動力電池企業束縛的命運,廣汽集團也正試圖把控動力電池產業鏈。具體而言,包括深化合資合作,持續推動時代廣汽動力電池等項目擴大配套份額;加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產業投資並購力度,對核心零部件如芯片、三電、智能網聯等,以10%左右股比戰略投資,助推廣汽在ICV/EV/XEV領域迅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021年10月,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園啟動了投資3.36億元的自研電池中試線建設項目,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同時量產線建設也在謀劃中,據曾慶洪透露,在“十四五”期間,廣汽計劃投入850億元~1000億元,強化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值得一提的是,曾慶洪在現場直言:“目前動力電池成本占到汽車總成本的40%~60%,我現在不是給寧德時代打工嗎?”而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出現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其談及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暴漲時表示,業內存在一定炒作行為,而價格的高企給產業鏈帶來的是短期困擾。在他看來,礦產資源並不是產業發展的瓶頸。
據悉,廣汽埃安AION S車型的電池投訴多集中在2019年發布的車型上。而該係列車型基本搭載的是寧德時代的811三元鋰電池。在經曆過多起電池自燃等投訴後,廣汽埃安將部分電池的供應商轉成了如今的中創新航。
拓展能源產業布局
隨著動力電池的不斷發展,更多材質的動力電池正在被業內開發,包括近期大熱的釩電池、鈉電池、磷酸鐵錳鋰電池等。同時,入局製造動力電池的企業也增多,例如聚焦男裝業務的紅日風能擬與超壹動力投資建設3GW大功率固態鋰電池智能製造項目等。包括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在內的能源生態被更多的車企重視。
在廣汽集團通過廣汽埃安布局電池試製線之際,廣汽集團對能源的布局也在加速。日前,廣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公司注冊資本為10億元,由廣汽集團持股55%、廣汽埃安持股45%,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兼任該公司董事長。
今年3月,廣汽集團審議通過《關於設立廣汽能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的議案》,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構建充換儲能源補給生態和電池循環利用生態,搭建智慧高效能源雲平台,推動研究儲能係統技術、“車-站-網”協同互動的智慧充換電服務技術及產品開發應用。
該項目總投資49.6億元,公司注冊資本為10億元(分3年注資),其中廣汽集團與子公司廣汽埃安按持股比例分別出資5.5億元和4.5億元。據介紹,廣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將圍繞充換電網絡建設及運營,技術研發,電池運營管理,能源交易,太陽能發電技術,儲能技術,數據處理和存儲等開展業務。
此前,古惠南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能源生態最重要的就是“生”,並以此將能源生態中的各個環節串聯起來,特別是清潔能源,像太陽能、風能、核能等,能夠通過能源生態中的儲存得到有效利用。
除此之外,廣汽集團近日還與上海商湯臨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湯科技”)在廣州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結合廣汽集團的汽車整車生產和研發技術,以及商湯科技在智能駕駛、智能車艙、智能網聯、汽車元宇宙、AI工具鏈、超算中心等領域的優勢深入挖掘合作機會,開展全麵業務合作。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